行业组织发布防止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

0
558
行业组织发布防止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

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在2022年4月13日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过去几年,NFT在中国发展迅猛,这是第一份以NFT为主题并涉及NFT合规的官方文件。这份倡议只是一份自律声明,不是强制性监管规则,但考虑到三家协会作为官方行业自律机构的特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它仍然代表着监管态度和监督趋势。我们将在下文更详细讨论这份倡议。

肯定NFT的正面作用,同时指出相关风险。倡议提到,中国的NFT市场持续升温,并将NFT翻译成“非同质化通证”,而不是“非同质化代币”。这个中文名确立了NFT的官方中文翻译,也确定了NFT概念在中国的应用,明确将它与中国严格禁止的虚拟货币(即代币 token)区分开来。

它将NFT认定为一项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独特应用,肯定NFT在丰富中国数字经济、促进文创产业发展方面有一定价值。但同时,倡议也指出NFT伴随着炒作、洗钱和其他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隐患。

鼓励创新,利用NFT赋能实体经济。文件建议合理选择应用场景,规范应用区块链技术,发挥NFT在推动数字化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倡议提出,NFT产品的价值应有充分支撑,尤其应防止价格虚高背离基本的价值规律;建议保护NFT底层商品的知识产权;要求真实、准确、完整披露NFT产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坚守底线,防范金融风险。倡议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提倡六条行为规范。

    1. 倡议强调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即不得在任何金融产品的发行和交易中使用NFT。
    2. 倡议禁止任何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ICO),更具体地说,禁止任何人通过分割所有权或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ICO的非同质化特征。
    3. 倡议禁止设立NFT交易场所,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单从这一条看,不能说明NFT平台被完全禁止。如果NFT平台遵守上述限制性规定,不将NFT用于任何金融产品的发行和交易中,这些平台仍可开展正常的NFT业务,比如,底层数字艺术品NFT的购买服务。实务中,为避免金融炒作的倾向,中国许多NFT平台不允行NFT的二级交易、转让,也不允许NFT买家将NFT作为礼物转让予他人。
    4. 倡议严格禁止将比币特、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用作NFT计价和结算工具。这一条规定符合中国此前发布的虚拟货币禁令,禁令规定,虚拟货币不享有与法币相等的法律地位,不得作为货币或计价工具在市场上流通。
    5. 倡议敦促对NFT的发行、售卖、购买主体进行实名认证,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发行交易记录,积极配合反洗钱工作。NFT平台运营商应特别留意此条规定。
    6. 倡议不允许直接或间接投资NFT,或为投资NFT提供融资支持。这条规定应被解读为防止投资者以金融投资收益为目的将NFT作为金融产品进行投资,而不是禁止一般用户为实际目的,如私人艺术品投资的目的购买NFT。在实务中,中国许多NFT平台都以数字收藏平台进行运营,只允许个人用户注册。

给NFT消费者的提示。倡议呼吁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NFT投机炒作行为,警惕和远离NFT相关非法金融活动。它还提醒消费者主动及时举报相关违法活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倡议发布后的当天,为响应倡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CMCA-MCC)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CCIAPC)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数字藏品产业健康发展的自律要求》。两个委员会都是在中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由工信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组织。数字藏品是在NFT的基础上建立,这个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价值标准尚不清晰,自律要求主要是重述倡议中的相关要求,提出合理期望。

总之,倡议确认了NFT在中国的概念和发展,不仅提出了行为规范,也划出了监管红线,这一点至关重要。倡议也表明了当前对NFT监管的总体态度是防止NFT的金融化和证券化,而非禁止NFT本身。这个倡议有助于推动NFT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实现,也将引导NFT朝着正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商法摘要》由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协助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如欲开展与本栏内容相关之工作,须寻求专业法律意见。读者可通过以下电邮与贝克·麦坚时联系:吴昊(上海)howard.wu@bakermckenzie.com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