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

在过去的几年里,民企和国企都在寻求重组其坏账的方法,破产重整已经成为主流手段,这一过程又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加速发展。中国的破产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Sophia Luo报道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来,破产重整制度的社会价值得到更为深刻的正视和体现。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民营企业纷纷走上破产重整之路,曾经一度被视为“大而不能倒”的国企也困则思变,以期通过这条道路实现重生。

毋庸置疑,破产重整制度有效助力民营企业突破市场动荡。最高法院2021年9月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30多家债务总额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完成司法重整,实现扭亏为盈。仅去年一年,法院通过司法重整共计盘活资产4708亿元,让532家企业重获新生。

根据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作的报告,2020年民营企业破产案件占案件总量的近90%。

与此同时,包括海航集团、方正集团、紫光集团在内的大型国企的破产重整案件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亦凸显出破产重整制度对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性。

去年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破产重组领域出现了重大改变和革新举措。随着多起知名国企破产重组案尘埃落定,国企破产重组的痛点难点成为了市场焦点。同时,府院联动制度的引入,使得社会各界对减少破产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燃起了希望。

深圳特区对个人破产制度在立法和实务中的突破,进一步激发了各方对这一制度的热烈探讨。而破产重组实务的升温,客观上也为特殊资产市场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You must be a subscribersubscribersubscribersubscriber to read this content, please subscribesubscribesubscribesubscribe today.

For group subscribers, please click here to access.
Interested in group subscription? Please contact us.

你需要登录去解锁本文内容。欢迎注册账号。如果想阅读月刊所有文章,欢迎成为我们的订阅会员成为我们的订阅会员

已有集团订阅,可点击此处继续浏览。
如对集团订阅感兴趣,请联络我们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