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的演变

作者: David Smith、Beatrice Schaffrath,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
0
369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

过去两年中,中国和香港政府针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并发布了公告。环境和气候变化议题正逐步成为两地政府融合与合作的焦点。

David Smith, Partner, Baker & McKenzie Hong Kong
David Smith
合伙人
香港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

国家政策的发展和交流的启动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诸如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 的重要受益国。不过,最近的一些进展显示,中国正在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并逐步加强国内措施,以建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激励机制。

到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 2,172 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清洁展机制项目清楚地展示了中国国内将温室气体减排进行货币化的可能性。因此,中国正在尝试在国内建立与温室气体有关的交易平台。目前已经有三个交易平台建立起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它们分别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三个交易平台的首次自愿减排交易于2009年8月达成,在中国北京环境交易所出售了中国碳减排指标下的八千多吨碳。

在第11个五年计划 (2006-2010年) 中,中国计划将国内生产总值单位能源消耗降低20%。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过去三年里,中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应条例,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从宏观层面上支持能源和环境议题。

在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6月4日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随后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白皮书。这些政策措施显示不同的技术和行业都应该得到推广,不单是为了达成国内生产总值单位能源消耗降低 20% 之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公布并于2009年3月部分修改了其 40,000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目前正在修改可再生能源目标,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方面。为了支持这些新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已经公布了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

Beatrice Schaffrath, Partner, Baker & McKenzie Beijing
Beatrice Schaffrath
驻北京代表处合伙人
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

国务院已经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省市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中考虑气候变化应对措施。2009年7月和8月,各省市纷纷公布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草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进一步反映了国务院的上述立场。在该决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决议不仅要求减少能源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益,而且还要求对清洁煤技术及可再生能源 (例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 的使用和核电站建设提供支持。另外,决议进一步强调了严格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目前的法律法规在适当时候需要做出进一步修订或补充,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清洁发展机制中香港企业获得国民待遇的动向

在中国有资格加入清洁发展机制后,作为配套措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施安排》 (“实施安排”)于2008年6月6日生效,以促进香港境内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启动。

2009年4月,香港媒体曾报道,香港企业可能很快会获得中国在内地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国民待遇。目前,在中国内地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时,香港企业在现行中国法律法规中被认定为外资企业。因此,除了其它限制,那些希望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香港企 业必须与中国国内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所占股权不能超过 49%。

在对政策作出预期的修订后,香港企业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将不再受股权限制,持股比例最高有可能达到 100%。

这一政策的进展仍在等候进一步的明确和细节,不过这也确实反映了国家发改委和香港环保监管机构希望在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方面继续协调的意愿。拟议中的香港企业将获得国民待遇的政策在进一步明晰后,也将显示内地和香港政府在两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到底有多大的意愿。

作为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执业部的成员之一,Beatrice Schaffrath 女士为客户提供有关中国环境和合规事务的法律咨询,其中包括了可再生资源、气候变化以及京都议定书中有关清洁发展机制等方面。

David Smith 先生的执业重点是亚太地区有关环境、能源以及基础建设等主要项目的发展。他的经验涵盖了不同的行业领域,例如电力、石油天然气、水资源以及交通等。

Baker & McKenzie old logo

Beatrice M. Schaffrath

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
中国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大厦2座3401室
邮编: 100004
电话: +86 10 6535 3800
传真: +86 10 6505 2309
电子信箱: beatrice.m.schaffrath@bakernet.com

David Smith

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
香港夏悫道10号和记大厦14楼
电话: +852 2846 2472
传真: +852 2845 0476
电子信箱: david.smith@bakernet.com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