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存OECD公约核准书

0
297
中国核准书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

年5月25日,中国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称“经合组织”)交存了《实施税收协定相关措施以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多边公约》(下称“公约”)核准书。公约已于2022年9月1日对中国生效。

公约是在2013年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15项行动计划下建立的一个机制,旨在同步修订相关管辖区之间的现行双边双重征税协定(DTA)。经合组织于2016年11月24日正式通过公约,中国是签署公约的国家之一。公约包含了BEPS行动计划提出的多项措施,包括解决税收透明体和双重居民实体问题的混合错配安排,避免择协避税的防止协定滥用措施,防止规避成为常设机构(PE)规则,和相互协商程序(MAP)。

公约建立了一个适用机制。签署国或地区从各自已缔结的“被涵盖税收协定”(CTA)中选定DTA,纳入公约的修改范围,再从公约所作的多种修改建议中选择合适之处。当两个签署国或地区都选定了双方缔结的DTA,且选择了相同或相容的修改建议时,公约的修改建议才生效。为了执行这一适用机制,签署国或地区向经合组织交存核准书,核准书列明所选修改建议,或说明对某些条款作出保留,不作修改。

中国选定的纳入公约的DTA。中国在已缔结的112份DTA中选定了100份DTA作为公约的CTA。截止2022年6月30日,47个缔约对方选定了与中国缔结的DTA纳入公约,并向经合组织交存了核准书。那么,根据公约第35条的规定,公约将对这些DTA生效。

中国对公约的立场

中国在核准书中对公约的立场大体与其2016年签署公约时一致。

  • 防止择协避税的主要目的测试(下称“PPT测试”)。公约第7条提出通过PPT测试和利益限制条款来防止择协避税。中国选择了PPT测试,即,如果某项安排或交易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得协定的待遇,则不应给予该协定待遇。
    中国国内的一般性反避税规则针对的是将获得税收优惠作为惟一或主要目的的安排或交易,相比这一规则,PPT测试的范围更广,可能影响一些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或交易。
  • 股息的持有期。对于享受股息预提所得税优惠税率的最低持有期,中国采纳了365天的回溯期规定。因中国现行的国内税法已有一年回溯期规定,这一修改应该不会影响跨国企业目前在协定中的立场。
  • 其价值主要来自于不动产的实体的股权或权益转让取得的财产收益。对于土地富有实体的股权或权益的处置,中国扩大了相关协定条款的适用范围,有不动产的合伙企业和信托的权益的处置也被纳入其中。在确定一个实体在任何时间点是否属于土地富有实体时,公约规定了365天的回溯期,但中国对此规定持保留态度,因中国国内税法已规定三年的回溯期。
  • 混合错配(税收透明体)。中国没有选择与税收透明体相关的条款。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国内仍未制定与税收透明体相关的税法规则,中国倾向于在双边框架中对此类规则进行谈判。
  • 双重居民实体。中国采纳了公约第4条规定,即通过MAP确定双重居民实体的纳税居民身份,而非通过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原则确定。如缔约双方主管当局未能达成一致的,该实体不能享受该协定的优惠,除非主管当局另有约定。
  • 避免构成PE。中国选择不对PE相关条款作出修订,不采纳解决佣金代理人、特定活动豁免和合同拆分问题的建议。但中国在PE问题上对经合组织作出了让步。在BEPS计划之前,中国就已对PE作出自己的解读,与公约的新原则一致。
  • MAP与仲裁。公约规定,纳税人可向任一缔约方提出MAP请求,但中国不采纳这一规定。中国保留其立场,即纳税人只能向其居民身份所属管辖区或国籍国的主管税务部门提出MAP请求(针对非歧视案件),主管部门将执行双边通知或协商程序。中国也选择不采纳强制仲裁条款。

如预期,对于许多最低标准中没有要求的公约条款,中国都选择不予采纳。但这不意味着跨国企业可以低估公约在中国执行的影响。有跨境交易的跨国企业在评估其协定立场时应当将公约纳入考量。

如前文所述,对中国DTA的一个重要修改就是PPT测试。尽管PPT测试带来的最终影响仍有待观察,希望获得协定待遇的跨国企业应当预计到中国的税务部门将加强对协定的管理,以适应公约带来的修改,而这会加大跨国企业的负担和风险。

笔者在最近几年观察到的另一个趋势是,中国的税务主管部门与外国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换变得更为频繁。因此,跨国企业在评估协定立场时应注意,对于以前中国主管部门无法获知的信息,在公约框架下可能向其披露。

对于PE身份,尽管中国没有采纳相关条款,但中国已单方面对PE作出了与公约新原则一致的解读。因此,有跨境交易的中国跨国企业应继续监测他们在中国的PE身份。


《商法摘要》由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协助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如欲开展与本栏内容相关之工作,须寻求专业法律意见。读者可通过以下电邮与贝克·麦坚时联系:吴昊(上海)howard.wu@bakermckenzie.com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