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面向企业的AI监管方案

作者: So Saito、Yuki Sato、William T Gillespie、Chiho Saito 和 Yu Mizushima So & Sato Law Offices
0
267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

工智能(AI)发展突飞猛进,重大创新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但其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最近掀起新热潮的生成式AI可以创作艺术、文学作品,还可生成新闻报道、翻译,乃至撰写学术论文。但AI技术远不止于此。

So Saito, So & Sato Law Offices
So Saito
管理合伙人
东京So & Sato律师事务所
电话:+81 3 5545 1820
电子邮件:s.saito@innovationlaw.jp

从历史上看,开创性技术的兴起往往催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我们对此需要谨慎应对,以确保新技术对社会带来正面效应。AI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尽管企业已经开始享受智能自动化带来的好处,但AI引发的人权、道德、隐私、偏见、劳工权利等各种问题关乎文明发展,这绝非夸大其词。

目前,尚无全球统一的AI监管框架,各自由民主国家正在采用不同的方式平衡风险与收益。人们普遍担心过度监管会有损创新。

在此背景下,欧盟率先对人工智能建立全面约束性监管制度,于2023年12月通过《人工智能法案》(AI Act),建立欧洲人工智能办公室(European AI Office),针对特定的数字环境作出监管。英国则选择了一种更为宽松的亲商监管方式,将监管任务分配给现有的各个监管机构。美国模试更接近英国的路线,不过,美国社会呼吁出台联邦AI权利法案,近期,总统发布总统行政命令,指示联邦机构制定AI监管计划。

日本正在制定其AI监管办法。虽然日本传统上奉行民法体系,但在一些法律领域却遵循英美普通法系的做法。面对AI领域新涌现的法律问题,日本各省发布了指导方针并明确现有法律的效力。

行业指导方针

Yuki Sato, So & Sato Law Offices
Yuki Sato
管理合伙人
东京So & Sato律师事务所
电话:+81 80 7581 0215
电子邮件:y.sato@innovationlaw.jp

2024年1月,日本总务省和经济产业省联合发布了《企业人工智能指导方针草案》,更新并整合了之前的原则和指导方针,随后在2023年5月的七国集团广岛峰会上建立了《广岛AI进程综合政策框架》(Hiroshima AI Process Comprehensive Policy Framework)。

指导方针涵盖了AI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以及使用AI开展业务的企业和政府部门,而使用AI开展非业务活动的用户不属此范畴。数据提供商也在此范畴,因数据处理责任由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承担。

该指导方针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应尊崇的三个基本价值观:人类尊严;多样化和包容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它们围绕着10项共同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安全、公平、隐私保护、安保、透明度、问责机制、教育/扫盲、公平竞争和创新。该指导方针呼吁凡出于商业目的开发和使用AI的开发者、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遵守共同的指导原则,将人和环境放在核心位置,具体做法如下:

William T Gillespie, So & Sato Law Offices
William T Gillespie
资深顾问律师
东京So & Sato律师事务所
电话: +81 50 5539 4876
电邮:w.gillespie@innovationlaw.jp
  • 制定完善数据收集和管理程序以及算法措施,打击AI开发和使用中的偏见;
  • 采取安全保障措施,例如确保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的可验证性;
  • 保护隐私,例如确保输入内容恰当、保护个人信息等;及
  • 建立敏捷的治理框架,内容涵盖对环境/风险作出及时响应,设定目标、设计系统设计、运营和评估的敏捷治理由多个利益相关者持续快速轮换开展,而非遵循固定的规则和程序。指导方针草案提供了治理行动项目,其附录提供了实例。

草案建议先进AI系统领域的商业参与者遵循《广岛进程所有人工智能参与者国际指导原则》(Hiroshima Process International Guiding Principles for All AI Actors)和《广岛进程先进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组织国际行为准则》(Hiroshima Process 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duct for Organisations Developing Advanced AI Systems)。先进AI系统的开发者还应遵守《广岛进程先进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组织国际行为准则》。

针对特定行业的指导方针也相继出台,如生成式AI在教育行业和医疗保健行业的使用指导意见。虽然这些指导文件不具有约束力,但日本AI领域的参与者应了解并遵守这些指导方针和其他相关准则。

Chiho Saito, So & Sato Law Offices
Chiho Saito
顾问律师
东京So & Sato律师事务所
电话: +81 80 4920 2119
电邮:chiho.saito@innovationlaw.jp

现行法律规范AI

除上述指导方针外,日本一直在用现有法律而不是特定行业法规来规范AI。与任何其他商业活动一样,AI的开发、部署和使用受《版权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反垄断法》、《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甚至《律师法》等法律约束。下文举例说明

《版权法》。AI的学习/开发过程、其生成的内容和使用都可能引发版权侵权的问题,AI生成的作品能否获得版权保护也是一大争议。例如,构建AI知识库利用的信息可能受版权保护。

原则上,使用作品需要版权持有人的许可。但法律规定了有限的特殊情况——如果使用目的不是“自己享受,或让他人欣赏作品表达的想法或情感”,则该等使用无需任何许可。然而,如果用户有享乐目的(例如过度拟合),用户可能会面临版权侵权索赔,包括经济赔偿和禁令救济(例如处理学习模型)。

如果AI生成的内容和AI使用过程涉嫌侵权,其评判标准可参照传统侵权标准,即将AI生成的作品当作纯人类创作的作品(无AI辅助),分析AI生成作品是否与现有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相似,或者其创作过程是否依赖于现有作品。如果AI生成的内容和AI使用过程侵权,那么,AI用户和生成式AI工具的提供者都可能被追究责任。至于AI生成的作品是否受版权保护,我们也可参照传统的版权保护规则。如果人类在AI生成作品的过程中给予AI的指令只是一些原始的想法,不足以形成思想的表达,那么其创造性就不受认可,作品也不拥有版权。

Yu Mizushima, So & Sato Law Offices
Yu Mizushima
律师
东京So & Sato律师事务所
电话: +81 80-6379-5114
电邮:y.mizushima@innovationlaw.jp

《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AI使用对个人信息的行为受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范。当生成式AI的提供者(例如提供ChatGPT的OpenAI)打算获取个人信息来开发生成式AI模型时,他们应确保在获取个人信息时如实披露了使用目的,实际使用方法没有违背使用目的,且没有违法获取种族和信仰等敏感信息。2023年6月,日本监管机构向OpenAI发出警告,要求OpenAI以日语告知数据主体其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并要求OpenAI以合法方式获取敏感信息。

生成式AI模型的用户在处理个人信息时也应谨慎。例如,公司为提高运营效率,可能使用生成式AI模型来管理员工个人信息,将员工个人信息输入模型中。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应尽注意义务,以免违反法律。

如果个人数据被用于训练生成式AI模型,则输入数据的一方可能涉嫌违反法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如果使用国外的生成式AI模型,可能涉嫌将个人信息转移到国外)。

《竞争法》。日本政府正在审查AI是否违反《反垄断法》。2021年3月,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发布题为《算法/AI与竞争政策》的报告。报告指出,定价和价格研究算法可能会加强价格竞争,具体取决于定价和价格研究算法的使用方式,但竞争对手可能会利用AI协调价格调整,干扰竞争性用户之间的交易,针对消费者实施掠夺性定价及故意操纵排名等。

Changsoo Ahn, So & Sato Law Offices
Changsoo Ahn
律师
东京So & Sato律师事务所
电话: +81 80-3303-6174
电邮:c.ahn@innovationlaw.jp

《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2022年5月,AI被确定为“特定关键技术”(同时被定性为可被外国势力用来危害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因此,政府可以为AI的研发提供支持。同时,相关机构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技术泄露到海外,保护商业秘密,并确保AI研究可靠、公平。

一些观点认为日本对AI的监管不成体系,不够充分。但这种轻监管的背后是深思熟虑后制定的政府和行业指导方针,辅之以现行法律针对不同AI场景的应用,日本力求在保护社会和个人权益的同时不扼杀AI创新和日本AI技术在全球的竞争力。

行业指导方针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我们依然建议AI模型开发者、提供商和用户以此为遵循。如果出现与AI相关的法律纠纷,当事人的做法是否遵守指导方针可能会影响裁判结果。随着AI逐步渗透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此种“观望”策略似乎略显被动,但却灵活有弹性,可以应对日本AI应用带来的种种现实问题。

Kaizen Law

SO & SATO LAW OFFICES
#937 Shin-Kokusai Building, 3-4-1,

Marunouchi, Chiyoda-ku, Tokyo 100-0005
Japan
电话:+81 3 6275 6080
电子邮件:plc@innovationlaw.jp

 

Akasaka office: Akasaka Vetoro 4F 7-9-4,
Akasaka Minato-ku, Tokyo Japan 107-0052
电话:+81 3 5545 1820
电子邮件:plc@innovationlaw.jp
innovationlaw.jp/en/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Telegram
Copy link